您的位置:首页 >运动养生 >

每天1500人猝死!年轻人为什么会发生心源性猝死呢?与过度劳累有关吗?

时间:2022-12-15 02:14:17 来源:转载

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。中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每年有超过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,相当于每天有超过1500人死亡,但中国的防治工作并不令人满意。

例如,心力衰竭就像一个人掉进水箱。一个人掉进河里,如果不及时救几分钟,人们可能会消失,也就是说,痛苦几分钟。但今天的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患者,相当于上午10点,掉进大水箱,一直缺氧,屏住呼吸,呼吸困难,但无法爬出水箱,持续了近20个小时。这不是一般的痛苦!也有一些心肌梗死患者,没有猝死,但由于治疗晚或心肌梗死面积大,最终发生心力衰竭。慢性心力衰竭,一旦发生,第一不能治愈;第二会逐渐加重;第三,特别是心功能3或4级心力衰竭,患者会长期处于缺氧状态,走路、吃饭、上厕所可能胸闷窒息缺氧,甚至睡眠不能平躺,可能缺氧,呼吸困难。

记住3点,大多数猝死都可以预防

猝死常突然发生,可发生在任何时限、任何地点、任何人群—甚至似乎都是突然发作“健康”人。事实上,所有的猝死都是身体|”蓄谋已久”的行为,诱因也有迹可循。

每天1500人猝死!年轻人为什么会发生心源性猝死呢?与过度劳累有关吗?

猝死者几乎都有以下三点:

1.是否把“三高”控制好

当许多中年人猝死时,他们的家人说他们通常很好,没有任何疾病。真的没有什么病吗?最近一年有体检吗,最近一个月有血压测量吗?例如,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主要高危因素是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,即“三高”。但是,大多数“三高”人群,初期不会有什么感觉,甚至几年都感觉不到自己有什么感觉“三高”。所以通过体检,检查自己是否有糖尿病、高脂血症或高血压。预防猝死,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否有猝死。“三高”,如果有“三高”,必须积极正规地控制和监测,以免长期失控,最终加重心血管狭窄,引起血栓形成,引起心肌梗死和猝死。

2.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

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猝死的根本原因。也就是说,只有有了这种潜在的疾病,我们才能猝死。然而,猝死通常有诱发因素,即个人生活方式和习惯,诱发猝死。许多猝死患者,尤其是年轻猝死患者,大多有一些诱发因素。比如生活不规律,长期熬夜,过度劳累,身体透支,会诱发斑块破裂,形成血栓形成,心肌梗死,猝死。比如大量吸烟喝酒,会导致心率加快,血压升高,斑块破裂,血栓形成,心肌梗死,猝死。比如情绪波动、压力过大、易怒、愤怒等负面情绪也会导致斑块破裂、血栓形成、心肌梗死和猝死。比如冷刺激、大便用力、剧烈运动、暴饮暴食等。容易导致斑块破裂、血栓形成、心肌梗死和猝死。猝死患者大多有这些行为,因此有必要减少或避免上述诱发因素。因此,要预防猝死。

每天1500人猝死!年轻人为什么会发生心源性猝死呢?与过度劳累有关吗?

3.注意心脏报警

即使没有发现“三高”即使诱发因素没有得到避免,也有一些猝死者实际上有心脏报警,这是猝死的最后一道防线。心绞痛是这些猝死者生前的最后一次报警,但报警可能被忽视,从而导致最终猝死。心绞痛有很多表现,不仅仅是心脏疼痛,最常见的表现是胸痛或心前区疼痛。但心绞痛也可能是前胸、后背、下颌、上腹部、剑突下、左臂、肩膀等部位的疼痛;有些心绞痛根本不疼,可能表现为胸闷、窒息、出汗、恶心呕吐等症状。

心绞痛最大的特点是攻击性,尤其是活动后。例如,一个人通常走得很快,上楼,跑步,锻炼,活动和其他情况下没有不适症状,但最近活动后突然出现上述表现,每次持续几分钟,大多数3分钟~一般不超过28分钟,~15分钟,休息几分钟一般可以缓解。所以这种不适应该高度怀疑是心绞痛。心绞痛是心肌梗死报警,甚至可能是猝死前的最后一次报警,必须立即就医!

近年来,40岁以下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消息屡见不鲜。这些人年轻有活力,属于社会的中坚力量。突然的心源性猝死必须令人遗憾。那么,为什么这些年轻人会心源性猝死呢?这和过度劳累有关吗?

王景峰指出,从临床经验来看,大多数年轻人心脏猝死,一方面是由于心脏病本身,但没有发现;二是心脏功能和结构问题不大,但由于过度疲劳,如熬夜加班或剧烈运动,改变了心脏和血管活动的正常环境,诱发心脏病。“年轻人应特别注意早期冠心病和肥厚型心肌病。

每天1500人猝死!年轻人为什么会发生心源性猝死呢?与过度劳累有关吗?

目前,我们会不时遇到一些早期冠心病和年轻心肌病患者,需要结合症状、危险因素、心电图、动态心电图、心脏超声等检查,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判断风险。”过去,冠心病患者都是五六十岁的人,但现在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年轻。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患有早期冠心病,这与工作生活节奏快、血脂、血压、血糖等异常有关,导致血管粥样硬化性狭窄。

黄从新教授认为,心源性猝死的综合防治应加强多学科联动,加强上下联动。“因为心脏性猝死的防治重在防治,所以在治理过程中往往是被动的。要真正筛选出高危人群和中危人群,进行精准预防。“此外,要有效促进和普及社会人群徒手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,抓住紧急治疗的黄金时间。对于心电图生理和起搏医生,要充分掌握适应证,加强ICD规范管理相应治疗措施的应用。


猜你喜欢

瑞光科技:睡眠如何影响心理健康

清鼻堂:鼻炎鼻窦炎傻傻分不清?这样轻松分辨!

双孖医疗王培蕾|藏在大厦的它,引来百年医美世家Merz青睐


郑重声明: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;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。